close

行前,我如一張白紙般,不知道 北川富朗 是誰? 更不知道何謂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0.bmp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倒是比較知名,常可以在網路上.報章上看到許多人活潑地與藝術作品合照的照片...

所以,我的想像中,這趟旅程會看到很多藝術作品,就像是去逛博物館或美術館那樣,我會被作品本身震撼到,讚嘆和欣賞作品呈現出來各式各樣的美!

1453003024-28481059.jpg圖片取自網路:這裡

結果,我是太天真了!

這趟旅程比我想像得深刻(不論是作品的議題.作品完成的困難度,或者是它帶給我的影響等等)

Y-052-940x470.jpg圖片取自官網

這趟旅程無時無刻都戳著我故作堅強的內心

每一件事.每一個作品.每一個人觸發我感動的地方,都不是出於外表形式上的美,都是基於他們背後想要傳達的.那樸實簡單.一點點.溫暖的發心。

做大事,哪需要什麼大道理?!

影響眾人,也不需要什麼宏偉志願?!

「想再次見到爺爺奶奶們的笑臉」這樣小小的初衷,竟成就了世界最大級的藝術祭。

在這麼嚴苛的環境下,還連續辦了近20年。它,也是點燃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火苗。

IMAG3226.jpg

Q﹑越後妻有是怎麼樣的地方呢?
A﹒這個里山田園地帶名稱原意為「最後的盡頭」,也是人口外移且高齡化的大雪地帶
昔日沿著信濃川溯源而上尋求安居之地的先人,最後止步於險峻的山嶺之前,於是說:就在這盡頭處待下來吧。他們於崩塌坡地開墾出梯田,種植稻作營生,在山林間生活。在歷經高度經濟成長期之後,當地逐漸步向人口外移且高齡化的困境。不過,2000年開始舉辦的大地藝術祭讓人們重新發現這個地區的魅力,並吸引許多觀光客,為當地帶來活力。

IMAG3056.jpg

IMAG3046.jpg

IMAG3045.jpg

IMAG3042.jpg

策展人 北川富朗 在 <北川富朗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的10種創新思維> 一書中,寫道:

大地藝術祭最早並未打算設計成藝術節的形式。我只是認為在冰雪封閉的深山裡面奮力開墾的農村,不但因為都市發展,使得年輕人外移流失;還要忍受政府在貿易掛帥的情況下,說出「停止農業」.「獎勵休耕」.甚至「效率太差,離開城鎮」等話語,不只產生國土虛弱的致命問題,也剝奪了當地居民生存的尊嚴。對度過戰敗.戰後混亂生活的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說,現在的社會太過冷漠。「生活在歧視的社會中的人沒有自由。」

這些老人會產生不安,乃是自然的現象。長久居住的村落消失,沒有人守墓,心想「兒子下次回來大概是自己葬禮的時候吧」,這一切都與社會變遷有很大的關聯。更糟(以長年居住都市的我來看).更讓人吃驚是,為了維持生計,所有足以自豪的感覺喪失殆盡。老爺爺在山野間跳躍著摘野菜,老奶奶在雪地中拔蘿蔔和牛蒡。多年擁有的工作技術,不就像日常生活與自然的歲時互相調和那般,是身為人類的自我尊嚴與自豪嗎?我在越後妻有深刻感受到這種自豪已然消失。

我想讓那些一戶戶人家逐漸消失的村落中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有開心的回憶,即使只是短期間也好。這便是大地藝術祭的初衷。

1536423049898.jpg

01 以藝術作為路標的里山巡禮

大地藝術祭 - 這個自然與人類交織的祭典,在越後妻有的里山展開,每三年舉行一次。從200年舉辦第一屆開始,現在已舉辦到第七屆。以里山為背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創作了超過兩百件作品,點綴在田間.農舍.廢校之間。這些藝術作品更常設在六個區域(十日町.川西.松代.松之山.中里.南津),統稱為「大地藝術祭之里」。

第一屆有32個國家148組.第二屆有23個國家158組.第三屆有40個國家225組.第四屆有27個國家228組.第五屆有29個國家175組.第六屆有個35國家363組藝術家參加。所有參與的藝術家,都有部分作品留下,散置於全區各處。

雖然當初有人建議「把作品集中展示,不但比較有效率,也比較容易吸引觀眾」,可是考慮到全區約760平方公里,且有200多個村落。到了冬天,冰雪封路,村莊便處於孤立狀態,村裡的人過著互相幫助,自給自足的日子,這便是他們生活的實況。同時各個村子之間有共通點,也有所差異,若能全部走一遍,應該會更深刻感受到越後妻有,或是日本山區的強況吧。

都市的特色是講求效率;日本的都市集中,並邁向所有物件均質化。但是越後妻有這個地方,與「尋求最大量的最新資訊,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觸到」的都市價值觀正好呈反比,這一點相當重要。我們徹底非效率.把藝術品到處散置在各個村莊,讓作品攤散的作法,反而成為大地藝術祭的特色。

把作品當作路標,讓人們遍訪這個地區。在相距甚遠的作品與作品之間移動,我認為體驗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因為觀看距離的不同,使得觀者自然而然感到耳目一新,並以新的角度觀賞下一個作品。

藝術作品讓自然之美更為豐饒.顯見,也讓層積時間浮現,透過這些作品使造訪的人五感開放,與自己遺傳因子相連的遠古記憶為之復甦。

大地藝術祭之旅也是我們的生活.時間之旅。

photo_area01_1-2.jpg

02 在他人的土地上創作

俄國藝術家 伊利亞.卡巴戈夫(Ilya Kabakov) 的作品 <梯田>

以犁田.播種.插秧.除草.割稻.運到城裡去賣,這一連串農耕的過程為藍本,在對面的梯田置入許多人像雕刻,展現他們從事不同農耕步驟的身影。其間澀海川靜靜流過。從展望台看出去,兩者融合成一幅圖畫。簡直就是立體繪本!

梯田的主人福島友喜先生雖然因為大腿骨折的關係,已經放棄農耕,可是當藝術家 卡巴戈夫 說要在梯田上製作裝置藝術時,一開始他是堅決反對的...

或許最後藝術家對梯田所有者的敬意傳入福島先生的心中吧,福島先生終於點頭同意。更令人吃驚的是,福島先生在第三屆大地藝術祭結束以後,又繼續開始耕作。福島先生2006年春天在梯田上告訴我:「到今年已經力竭。」所以這個梯田後來由我們承接,和福島的外甥共同照顧。卡巴戈夫的「梯田」衍生出「梯田里親制度」。

IMAG3390.jpg

03 人類就在自然之中

人類在自然中會有許多感受,產生悠閒的氣氛。你在越後妻有能夠確實感受到里山這個包圍人們的溫柔空間。人類是自然重要的,但僅只一部分。

磯邊行久 是戰後現代美術界的翹楚,1966年他突然離開日本美術界,來到美國,成為地域計畫研究的頭號尖兵。磯邊所做的事正是我想做的:「美術 = 掌握人類自然與文明之間關係的方法。」他並不是想創作所謂的「作品」.而是在自己工作的延伸上,將關心的事以田野工作的形式呈現。

IMG_20180907_162829.jpg

IMG_20180907_161829.jpg

04 藝術發現地方

片段的風景若沒有藝術品展示,就只是山村.深山;可是一旦有了藝術品,那麼從舊中里村桔梗原看出去的清津川.芋川,就變成這樣的景緻。作品給予土地光和影,或是特有的話語,特定場域藝術(Site Specific Art)就是這種藝術作品。

IMAG3300.jpg

IMG_20180908_104745.jpg

05 活化舊事物,創造新價值

「空屋計畫」是以「這就是妻有風格」為目標,發展出來的活化空屋的企劃案。由於年輕族群移居都市,導致越後妻有大量的民宅淪為空屋。數年累積的大雪壓壞屋頂,雜草叢生,可是若要拆除,則需花費數百萬。這樣殘破的景象不只看起來悲慘,對居住同樣地區的人來說,更加不堪。大地藝術祭為了讓這些空屋變成藝術品再生,將地方的記憶與智慧延續到未來,針對超過100戶空屋展開重建計劃。

IMAG3265.jpg

<產土神之家>這件作品,可說讓當地食物與在此勞動的人們變成了作品本身。

不只當作展示空間,我們也希望這棟屋子能成為村落與客人的聚會場所,因此希望能蓋成餐廳。

IMAG3219.jpg

這間餐廳要使用許多陶瓷器 - 不只是「有陶瓷器的屋子」,而是「用陶瓷器構成的房子」。

IMAG3225.jpg

彎曲樑木圍繞的室內,種種陶瓷器構成極佳的佈置,以藝術作品加上利用當地食材做成的美味料理熱情招待客人。

第三屆展出的<產土神之家>在50天之內吸引了超過22,000人參觀;餐廳的營業額更高達1200萬。即使在藝術季節結束之後,這家餐廳的客人依舊絡繹不絕。

<產土神之家>代表 水落靜子 表示,他們從設計<產土神之家>的藝術家和小蛇隊,甚至來訪的客人處學到:「即使面對嚴苛的自然環境與貧脊的土地,仍在不經意當中存在著與地方的牽絆和對傳統的驕傲。」

明治以後美術界所捨棄的生活美學在這座空間裡復甦,在此活動的人們也充滿活力與吸引力。

1536422971059.jpg

<脫皮之家>

IMAG3134.jpg

一進入這個空間,我就很喜歡它(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很喜歡),乾淨.舒適.溫暖,就像去到朋友的家中作客。

IMAG3143.jpg

整個空間煥然一新,很難想像空屋最初的模樣...

IMAG3137.jpg

撫摸著被雕刻刀深劃過的地板和樑柱,觸感極其舒服,溫潤.雋永.耐看。

IMAG3156.jpg

一到了二樓的這個房間,我喜歡極了!

一股衝動就率性地直接躺到了地板上。翻滾。發呆。

捨不得離開,這裡的風景好美,微風吹來好舒服,彷彿就置身天堂...

IMAG3148.jpg

把古民宅內側從地板到牆壁.樑或柱,甚至名牌,都用雕刻刀深刻,彷彿褪去表皮的<脫皮之家>,可說是空屋計畫的結晶。鞍掛純一等人於大地藝術祭第三屆招募時,提出選一間空置的民家,利用雕刻使其重生的企劃,以此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他們有在這幅圖畫中注入無比熱情的決心。

IMAG3142.jpg

2004年4月,鞍掛純一等人來到越後妻有的一間超過200年原為「豆腐店」的民宅,首先清掃了從天花板到地板累積的垃圾(據說要花好幾趟大卡車才運得完),然後開始仔細將家中各項物品解體.雕刻.重組的龐大工程。他們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期間還經歷中越地震。鞍掛和現任學生或上班族,為了雕刻,在那裡住了超過160天,總體參與者增加到3000人。

IMAG3153.jpg

 

推薦延伸閱讀:

https://magazine.chinatimes.com/artco/20150911001810-300601

 

(未完待續)

 

 

 

 

 

 

 

 

 

 

 

 

 

 

 

 

 


IMAG3721.jpg

PS: 後記(給我自己)

 

八月這一個月,對我來說,有如一個世紀那麼久...

我沒有掉淚,甚至不清楚自己真實的情緒是什麼?

 

專注投入於追求外在的刺激。

極喜。不安。極樂。焦躁。翻來覆去。

整個八月,我處在混亂之中。

 

直到脖子受傷,動彈不得...

直到終於要出發去旅行了...

一個又一個藝術作品直擊著我的心靈

感動.佩服.欣賞之餘,我終於變得柔軟

我終於有了勇氣去承認我的脆弱與思念...

 

謝謝這趟旅程,讓我終於在他離開近兩個月後,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xury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